我这一辈子,都在跟网球打交道故事FM
初入网球队
我叫刘运智,今年 83 岁,以前是网球运动员,做过教练员,也做过裁判员,现在从事网球场地的建造业务已经将近 30 年了。
网球这项运动,可以说是贯穿了今天故事讲述者刘运智的一生。从运动员、裁判、教练到场地建设者,她和网球羁绊了 70 年。 在过去,网球被称为是贵族运动,一直是上层阶级的社交游戏。因为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,普通人很少有机会接近。但今天,在刘运智这样的,一代又一代的「网球人」的推动下,网球早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。 前不久,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《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》报告显示,2024年中国网球人口已经达到 2500 多万人,相比 2021 年增长率达到了28.03%。网球人口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。
网球在今天的中国,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热门运动。 今天,就让我们通过刘运智的故事,来听听她见证的中国网球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史。
我 1942 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有三个姐姐、三个哥哥,我最小,他们都是大学毕业。家里都比较宠小的,所以在上海第二女中念书的时候像大王一样的调皮。
■图 / 刘运智 8 岁左右全家福(前排右一为刘运智)
我们学校有竹竿、绳子那些体育器材,我们可以一下子爬到顶上,其他的女生都爬不来的,我们就笑话她们,现在回忆起来特别好玩。
所以初一入学体育老师就特别喜欢我,让我作体育委员,还上司令台领操,全校的学生在下面做。那时候体育老师就让我跟着打垒球、打排球,参加各种运动,后来把我送到徐汇网球场,他说那个地方有人要招网球学生,让我打网球去。
我们有一波「小萝卜头」,几个女孩子,第一届全运会我们也挨不着去的。上海有一波老运动员,从捡球的球童开始做起,然后做陪打,很有名:梅福基、朱振华、吴生康、宋连根,女子有朱自英、卢璐、戚凤娣,男子单打、男子双打、女子单打、女子双打、混合双打 5 项冠军都是他们,那时候外地没有人能赢他们的。
■图 / 华东队的上海选手,左起:章志英、朱芝英、梅福基、朱振华
1953 年,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成立,标志着网球运动被纳入国家统一的体育管理体系之中。这一时期,网球是典型的「业余体育」模式,运动员由国家培养,主要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谊赛和邀请赛,和西方的职业网球体系基本隔绝。 这一时期的中国网球比赛基本都由上海选手垄断。这批球员从过去租界的球童做起,到陪外国人和中国大老板打球,率先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。后来,这批运动员被召集进京,成为解放后中国最早组建的网球临时国家队队员。 但,成也萧何败萧何。这些运动员在成长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,所以他们成为教练来训练新人的时候,有些方法现在看起来有些简单粗暴。这也间接导致了刘运智后来的一次意外。
运动过量,粉碎性骨折
我们那时候训练就是拿了球在球场打正手、打反手、发球。教练能陪我们打球就很幸福了,基本上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打来打去。身体训练也有,举重、壶铃、跑......
■图 / 初三时的刘运智
我 1958 年入队,59 年就出意外了。那时候我们每天早晨 6:00 起来,住在 8 楼,闭着眼睛摸着楼梯往下跑,跑到对面操场跑 3000 米。那个时候的口号是:酸加、痛减、麻停,肌肉酸了运动量要加,肌肉痛了、关节痛了运动量要减,感觉到麻了才能停下。不像现在,现在是累了就想办法恢复,乳酸堆积了要排泄掉,这样明天又能精神振作起来锻炼。
记得那天的风很大,我们的球场是泥土地上面撒一点红砖粉,风把红砖粉都吹掉了。
教练当时安排了一个男队员带我,我冲过去接球的时候突然两眼发黑,晕倒了。醒来之后发现手都已经有角度了,粉碎性骨折。这时候有一个男队员帮我把手托在球拍上,叫了一个三轮车,送到中山医院急诊,开刀、打钢板、螺丝钉固定,现在手臂还有 8 个钉。
受伤了以后,我爸爸就跟领队提出来,让我回第二女中念书,领队不允许,所以我石膏吊了半年,拆了石膏以后继续打球。
那个时候比赛很少的,一年也就那么几次。
我记得有一场球,我们从 8 点钟打到大概 12 点半,打到我手都软了。那时候大家不用力打,就在网前捅来捅去,谁先失误谁输,最后好像还是我赢的。
后来还让我打混合双打,朱振华他们打球力量很大,混合双打又都是对着女生打,手震得特别痛,最后运动量太大,肌肉老发炎,还有身体训练,一举重手就痛。
做教练、做裁判
所以我跟爸爸说真的打不下去了,我爸爸又亲自找领队,找我们体委主任,然后队里就不让我当运动员了,让我在队里做教练。
当时我教三个女孩子,但是因为伤刚好,带三个人要陪他们打更不行了,手臂受不了,所以后来我爸爸坚决说不要做了。
这个时候 24 岁了,年纪大了也念不了书了,就把我分配到静安区去做老师了,在学校带网球队、教体育。
做老师这段时间,我经常会被借出来做裁判,做了很多年,全运会等等都做过。
那些难搞的球员都叫我做。曾经有两个厉害的运动员,不满意裁判,换边的时候就会摇裁判的椅子发泄他们的不满。
有些裁判确实不太认真,水平也不到位。那个时候运动员比赛没有钱的,只是为了一个输赢名次的问题,但大家也都想赢,作为裁判是不能看错球的。
所以他们遇到难弄的运动员都让我来做裁判,我搞得定,因为我不错,他们也没办法和我争。我会同时通过球员的状态判断球的好坏。
■图 / 刘运智 27 岁时在静安区当老师,带网球队,偶尔做裁判
1978 年,中国开始改革开放,打开国门,向世界敞开怀抱。 这一年的前后,分别有美国网球队访华,ATP 主席布赖纳访华,广州举办ATP 巡回赛,中国网球的学习和训练迅速和世界接轨。 也是在 1978 年,刘运智回到了上海体校,担任上海市少年网球队的女队教练。 做教练的时候,刘运智想尽办法要把这些女孩子培养出来。
我 1978 年回上海市少年队做教练,一直到 1985 年走,中间有 7 年我管女队,带了很多女孩子。这一阶段我自己评价,确实很努力。
因为我自己经历过,不能带着孩子们再那么无知地训练,所以一直动脑筋。要教会打球容易,但要教会她们赢球就不容易,我一直从怎么赢人家的方面下功夫。
如果失误多,我就让她们在热身的时候就打来回 200 个球,如果中断了就捡起来重新数。就一个目的,尽量不失误,这就是训练她们控制球的观念。
比赛的时候,运动员都在想我要打人家哪个弱点,练习的时候不拼命地用力,比赛就更不敢抽了,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。那么我就研究一些针对性的方法,为了赢球,这个观念我是抓住的。
我在做教练的时候,真的是提供我所有的知识去训练她们,当然很严格,又要给她们兴趣。
练完了大家很累了,我们会做一个快乐的游戏,或者训练以前大家做个游戏,这样马上就兴奋了,尽量的让她们开心地打球。
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给她们信心,鼓励她们。教练在场上要说话,要不停地叫,让她觉得你重视她才行。比如让她改动作的时候,就要不断提醒,哪怕改正了一个动作都要鼓励,形成肌肉记忆。
当然也有苦的板块,譬如耐力,规定十几分钟里跑 3000 米,如果跑不到就再来一个,队员们情愿跑快一点。
所以我们女队总是最迟吃晚饭,食堂的饭师傅总给我们留好,等着我们。
我们女队这几个女孩子还是不错的,那个时候少年比赛每年夏天在秦皇岛举办,我们很认真,每个年龄组的冠亚军都是我们拿的,真的很卖力。
在秦皇岛练习的时候,早晨门还没开,孩子们就爬围栏进去,就想赢球。
远赴美国训练女儿
刘运智带的这群女孩子当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人,那就是刘运智的女儿。 女儿在八九岁的年纪就展现出了网球天赋,所以当时体校校长就让她跟着妈妈在队里训练,还曾获得过少年组全国单打第二名的成绩。 如果说当时中国的网球事业正处于起步期、那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早已经成为了网球强国,四大网球公开赛当中的美网,早在 1881 年就设立了。高度商业化、成熟且竞争激烈的网球环境对运动员的成长帮助极大,所以当时的网球处派了一些运动员去美国训练。为了让女儿能快速成长,1985 年刘运智也申请了去美国,自费带女儿去学习。
80 年代中美之间的经济有不小的差距,而且女儿学习的网球,当时的美国家庭都不一定负担得起。所以初到美国的刘运智打过很多工来供女儿练球。做保洁、教中文、给中国家庭做饭,在中餐馆送外卖,在婚礼用品店裁剪伴娘裙……,最多的时候,刘运智同时打过三四份工。 有一次,哥哥来美国看刘运智,见到妹妹这么辛苦,当时就掉了眼泪,连说:走走走,咱们回上海。但刘运智却劝哥哥:让我咬咬牙,再试试。 结果,女儿真的争了气。
■图 / 在美国练球时,刘运智女儿拿到伊万·伦德尔签名
我们刚去的时候还没有立足,美国打球又很贵,教练费特别贵,亲戚朋友想办法找路子。曾经找到过一个中国人开的俱乐部,里面挺好的,教练也喜欢她,就开始在那里训练,也不收我们的费用。
结果对他们俱乐部起到帮助了,因为我女儿水平高,人家就冲着对打的人就来了。他们带着我女儿去打比赛,14 岁的时候我女儿在美国东部已经打前 6 名了。
待了一段时间后,一直住在人家家里不合适,所以我们租房子,找了一个现在很有名的网球俱乐部,教练是罗马尼亚人,他很乐意要我女儿,不收费,一分钱都不收,还同意我在里面教球。但是我也很知趣,人家这么高档的地方,能够给女儿打球,我就蛮满足了。
后来我女儿打到 18 岁排名已经到第一位了。
美国社会很现实,打得好别人就找你练,打得不好人家不找你练的,所以有很多人找她练球,也正因如此她总跟比她差的人练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俱乐部也给我们开绿灯了。
我租的房子离俱乐部很近,开车 10 分钟就到了。美国球场是早晨 7:00 ~ 9:00 都是先生们打球,他们打完洗个澡就去上班,9:00 以后就是老人们来打球了,打到 15:00 孩子们放学了来打球,打到 18:00、 19:00 又是先生们来了。
俱乐部特别好,早晨 6:00 ~ 7:00 是我们的时间,一早把女儿拖起来,这一个小时就练基本功,哪怕下大雪我们也去,别的美国孩子没有这个条件,不仅我陪她打,还开机器打,真的蛮严格的。
网球跟我的缘分真是一辈子。因为带了女儿去到美国,一方面给她训练,另外一方面我也教球,台湾的塑料大王王永庆,他家的孩子都是我教的,特别是他有一个女儿的三个孩子都是我教的,并且因为他跟我学网球,台塑下面的人也都跟着来了。
所以网球确实帮了我忙,因为我能教球,收入就不一样。我们那个时候,留学生都在餐馆打工,那个时候都是艰苦奋斗的。
我还帮了一个我们上海队出去的男队员,比我年纪小,到纽约骑车子送外卖,我帮他想办法去教球。后来我开车带他跟我女儿打一个混合双打,马上出名了,这样他在纽约就可以教球了。
确实网球是个花钱的项目,在美国很明显,没有钱真没办法打得很好的,没有人会不要钱教你。而中国孩子可以少花钱,天天练,这一点美国孩子做不到。所以现在我看美国青少年的水平,我们中国完全可以赶上。
-5-
将美国涂料运回中国
刘运智带着女儿在美国训练的时候,中国这边的网球事业也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。为了备战 1990 年北京亚运会和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。1988 年,第三次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 此前,凡是参加国际网球比赛,中国都是临时抽调各省市的教练和运动员组成国家队,比赛结束后就返回原单位,这次会议决定成立了一支 40 人的稳定的国家网球队。 这次改革很快就见了成效,1990 年北京亚运会,夏嘉平和潘兵在北京率队拿到亚运会团体金牌,这是中国网球史上首枚男子亚运会金牌。
在大洋彼岸,1989 年刘运智的先生和儿子也到了美国,一家人终于时隔四年团聚了。后来女儿因为打网球拿到了印第安纳大学的全额奖学金,毕业后打了几年职业比赛后,她结婚退役。现在,她和刘运智一样也成为了一名教练。 刘运智呢,在美国除了接触到了顶尖的运动员、顶尖的训练方法,还有一件事让她感受到了不一样,那就是网球场地。
■图 / 刘运智女儿入选 2024 年印第安纳大学名人堂
我出国以前,国内的硬地球场很少,就是烂泥地上面浇一点红砖粉,风一吹就没了。到美国都是硬地了,爽得很!这比我们烂泥地要好得多,到处都是,学校里的球场根本不要钱,我们住的附近有一个学校六片球场,随时就可以去打球。
当年北京亚运会球场的涂料是台湾人来做的,亚运会之后网球处的处长拜托我寻找他们用的涂料。我儿子英文好,所以我就让他去图书馆查资料,他就帮我找到DecoTurf,他说这个是做美国公开赛的涂料,应该是最好的,从 1978 年就开始用了。
1992 年我们就用集装箱把涂料运回国了。涂料公司打听我的背景,得知我是网球界的人就信任我,让我做他们的代理。
到 1994 年孩子们都大学毕业了,1995 年我才回国,去了美国整 10 年才回来。正好上海 1997 年召开第八届全运会,这就是一个契机,八运会能够用上我们的涂料,这就开始打开局面了。
-6-
开始做球场
转眼来到 1997 年,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办,正值香港回归之后不久,因此八运会被赋予了庆祝回归、展示国家统一和繁荣的特别色彩。与此同时,当时的中国网球也处于从业余向职业转型的特殊时期,是李娜等「黄金一代」在 2000 年代初震惊世界前的成长蓄力期。 蓬勃发展的网球事业带来了大量建造网球场地的需求。
全运会我们做了仙霞网球中心,还在好多地方,比如汤臣一下做 8 片,用我们料的人也多了,所以品牌的名气就一下打开了,同时要我们做场地的人也多了。
要让别人用我的涂料,就要让人家看到我的涂料好,当时这么想的所以开始做场地了,后来人家都找我做,也不能不做,所以就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。
队伍也是逐渐建立起来的,我也得到了朋友的帮助,有一个是八运会场建办的副部长,退休了,这个人特别得力,很负责任,帮我队伍搞起来了。他又认识好多专家,沥青的专家、混凝土的专家都帮我们,有了这方面的技术就能在质量上把关了。
建网球场很重要的是基础,基础做好了,面层就有保证了。
我们工人很多,有二十来个,对他们要求严格,这个朋友他连划线都要用钢皮尺 5 公分一段剪下来,保证粗细一致,因为弹线的时候歪一点,就是一个毫米差。所以这个朋友是功不可没的,好多规范都是他帮我弄的。
-7-
帮偶像「费德勒」建造球场
刘运智一开始做球场只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涂料,但是因为严谨认真,没想到后来大家都直接请她做球场。 进入千禧年之后,中国网球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。2004 年,李婷/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双金牌,震惊网坛;同一年,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设立,成为亚洲最高级别的综合性网球赛事。2009 年,上海升级 ATP1000 大师赛的永久举办地,标志着中国网球赛事的最高成就。
随后,国际网球巡回赛像雨后春笋般在多个中国城市设立,因为这些比赛集中在每年的 9 月至 11 月,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是「中国赛季」。 这其中,几乎所有上海大师赛的场地都是由刘运智带领团队完成的,包括标志性的上海紫和上海绿,也是由他们研发创造。 刘运智也因此收获了无数的赞誉。
因为 2006 年我们在大师杯赛用的木板地他们都很满意,ATP 的董事长都对我翘大拇指,看到我说「Sally,you have best team,we trust you。」
确实他们有什么困难,我们总会帮他解决,大家为一个目标——把赛事搞好,要给上海人争气。
赛事体面是我们中国人的体面,上海人的体面,所以做球场我要死盯在那,我上班别的地方不去,就在那看,特别是划线,我对工人们说「你们记住那个线特别要准,因为它是鹰眼裁判,线直接牵涉到运动员的这一次的业绩了。」
■图 / 刘运智对场地严格要求
2007 年大师赛的主管问我能不能在市区找一个地方建两片木板地,让费德勒能在市区练习。我说可以,我帮你找。
上海人就喜欢费德勒,他球打得漂亮,尤其他的人品、风度别人是真的佩服,只要他来打,我们每年都希望他赢。
罗杰·费德勒,堪称网球史上最优雅的传奇。他以全面的技术、华丽的单反和极致的优雅,重新定义了网球美学。在费德勒的职业生涯中一共豪取过 20 座大满贯,曾连续 237 周位居世界第一。他和纳达尔、德约科维奇的经典对决,铸就了网球的黄金时代。 而且费德勒超越胜负的体育精神,使他也成为了网球这项运动的代名词。所以他也是刘运智的偶像,能为偶像建造球场,刘运智非常兴奋! 选来选去,刘运智选中了静安体育馆的网球场,这个球场位于市中心,离费德勒住的地方很近。
原先球场是用沥青做的,一塌糊涂,完全不平整。他们让我改造,我想到了个好办法,就是用 06 年的旧板,把它翻个面,然后把涂料涂好,做得非常好。
有了新的球场费德勒自己走路就可以过去了,帽子一戴没人看得见他。所以球场建成后各方都满意,费特勒高兴得不得了,走路就训练了,其他运动员也高兴,开车 5 分钟就到了。
费德勒第一天去练习的时候,我就坐在旁边,怕有什么问题工人都能跟着调整,我都没有跟他拍个照,但我自己觉得对得起他了。
■图 / 2007 年 刘运智第一次和费德勒合影
-8-
网球贯穿了我的一生
网球贯穿了刘运智的一生,从运动员到教练员,从做裁判再到赴美训练女儿、回国建设网球场地。83 岁的她至今还没有停下脚步,刘运智说一方面她承担着员工的生存责任,另一方面她希望用心做好每一块场地,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网球的快乐。
网球至少可以打到 80 岁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项目,很有成就感。它是一个对抗性的项目,而且这么大的球场能够赢一分球,就很有成就感。我年纪这么大了,还在打,也是因为成就感。
我在不到 80 岁的时候,跟一位中长跑的男教练单打,我们两个可以打 45 分钟,旁边的人看得很过瘾。
从我接触网球,网球没有离开过我,一直打到 81 岁,也就是两年前膝盖不好了才停,如果好了我还去打。
一方面是热爱,另一方面确实对我的帮助太大了,对我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,我的家庭、我的工作、我的收入都是依靠网球,下一代我的两个外孙也打得很好。
遗憾的是自己当运动员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栽培,但是在后面从事的所有工作,无论是教球还是做网球场我都问心无愧。
■图 /2025 年 On 昂跑「致敬每一场」活动中,费德勒为刘运智献上花束
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 2024 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现在共拥有网球场地 53805 片。在全球的网球场地数量占比为 8.6%,且还在持续上涨中。这其中,有四千多片场地,是由刘运智的团队铺设的。 今年,运动品牌昂跑和刘运智一起翻新了上海徐汇少体校的网球场地,这块网球场也是刘运智当年做运动员、做教练的地方,是她网球梦想开始的地方。现在,这里还是每年上海大师赛培养球童的地方,无数的孩子会在这里爱上网球。 正是刘运智这样的网球事业「幕后英雄」,成就了如今中国网球的飞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也投身到网球事业当中。 我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「新星」闪耀在这些网球场地,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。
再过 20 年我们打网球的人数不得了,所以现在中国是很好的形势,网球的时代到了!
■图 / 翻新后的徐汇少体校网球场
来自故事君的温馨提示
微信公众号最近改版了,如果你没有给 故事FM 加星标,将有可能无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,我们可能因此在信息流里错过。
为防止走失,我们邀请你做一个小小的动作,给 故事FM 微信公众号加个星标和每篇文章下面的小爱心,方便你及时「捕捉」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。
↑欢迎「关注」故事FM 并设为星标
Staff
讲述者 | 刘运智
主播|@故事FM 爱哲
制作人|文卓
声音设计|文卓
运营|鸣鸣
BGM List
01.珍贵的人 - 彭寒
02.过去未过去 - 桑泉
03.不在场证明 - 桑泉
04.岛 - 桑泉
05.贴地飞行 - 彭寒
06.关联 - 桑泉
07.精气神 - 桑泉
08.比闪烁更遥远 - 桑泉
09.昔日的荣光 - 彭寒
bd@storyfm.cn
出品|声音故事传媒「故事FM」
版权声明: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,未经授权,不得复制和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故事FM
故事FM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
苹果播客 | 网易云音乐 | 喜马拉雅 | 蜻蜓FM | 小宇宙
QQ音乐 | 荔枝FM | 懒人听书 | 酷狗音乐 | YouTube Music
均可收听
最新资讯
-
期待,湖人队东契奇和里夫斯大力支持勒布朗詹姆斯延长职业生涯
2025-10-11 -
现场观战NBA中国赛,贝克汉姆晒与姚明、奥尼尔和成龙的合影
2025-10-11 -
分析:勒布朗詹姆斯的未来如何影响湖人队的交易选择
2025-10-11 -
芬兰富豪欲入股曼联,澄清沙特收购传闻
2025-10-11 -
太阳报:阿莫林告诫球员,他不想球队再踢出戏剧性的比赛
2025-10-11 -
官方:阿森纳因上赛季足总杯对曼联未提供足够客队球票被罚款
2025-10-11 -
邮报:1亿注资只是一个开始,刘易斯家族将继续为热刺注资
2025-10-11 -
迪福:目前埃基蒂克适合9号位,他对球的处理都很顶级
2025-10-11
最新录像